银行装备“鸟枪换炮”纯手工操作一去不复返!

发布时间:2024-04-08 作者: 行业新闻

  

  3张老照片,定格了中国工商银行的常用装备由手工改为工具的几朵浪花,它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鸟枪换炮的日子里。

  扎钞票、打字和使用电脑,都是银行日常营运少不了的。它的变革,自然是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极大提高。先说说被打字机所换下舞台的手工刻钢板吧。对刻钢板,怕是“80后”、“90后”、甚至是部分“70后”都不曾见过的。倘若你看过电视剧《红岩》,剧中的成岗,就是这样操作《挺进报》的。

  说是刻钢板,实际上的意思就是在钢板上刻蜡纸。刻蜡纸是为了把文字印刷到纸上,把刻在蜡纸上的内容印成你所需要的N份印刷品。那时又没有打印机、复印机,一个单位的文印,就全靠它了。

  干这活,需要笔、蜡纸和中间镶嵌着钢板的木版。笔是支铁笔,不用墨水,也没有铅芯;笔尖如小钉子,用它在蜡纸上刻字,包括小的题花和文饰等。铁笔尖在蜡纸上竖横撇捺,如同犁在田里行走,翻起白白细细的蜡花来。然后,把蜡纸装上于摇油印机,涂上油墨,抓住油印机的摇柄做圆周运动,一张张印上文字的纸就飞了出来。它的缺点就是每张蜡纸的印数有限,不能多印;而刻得深浅是否得当则是制约印数多少的关键,也显示了刻写者的水平。此外的麻烦是一旦刻错,修改挺麻烦。顺便说一句,中国一位领导人就是位刻钢板的高手。

  1983年进电视台前,我在中学当教师;这时,学校早已用打字机了。打字机用的是铅字,比手刻的字迹清晰漂亮,不但提高了质量,也增加了印的数量。那时,大小考试测验的卷子就是这样出来的。到电视台后,写的解说词也是如此印制的。没想到,山东枣庄分行要在1987年才完成这一替代。

  南北间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就在枣庄分行用打字机代替手工刻钢板两年后的1989年,南方浙江的诸暨分行已换上了电脑——290微机。不知北方的枣庄,此时是否也与南方同步。之后,中国工商银行搭建全国计算机网络系统,联网城市达91个,至1990年开启运行。

  “微机”是微型计算机的简称,也就是电脑。称其“电脑”,因这微型计算机具备了人脑的某些功能。第一代微型计算机IBM-PC是1981年由美国IBM公司推出,至今,微机技术更新和产品换代的脚步从未慢过。电脑已从一个单纯计算工具发展成能处理数字、文字、图像和音、视频等多种信息的强大的多媒体工具;不断开发的软件,使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慢慢的变大的作用。

  照片里的台式机(也称桌面机),现在看起来是老土了。现在放在桌上的电脑都是液晶平板,屏幕也大了,我现在工作用的是24英寸,并可进行非编(非线性编辑)。

  在银行换鸟枪的炮里面,像打字机和微机这样类型的,是分享了别的行业科技革新的成果。而手动式封包机,则是银行业自主创造的,但也只适合在本行业使用,没见有别的人或单位买台回去扎东西的,买点钞机验钞机倒是有的。

  手动式封包机,实际上的意思就是扎钞机,它封包的,就是一张张纸币。照片里的那个老外,看来对它是极感兴趣,连肩上的挎包还没放下就试了起来。他左手握着操作柄,右手的食指抵着一刀钞票。刷的一下,钞票扎好了。

  在工商银行,这样的革命是从来就没间断过。这扎钞机,就是一项闪烁着上海工人阶级聪明才智的发明创造。

  扎钞票对银行来说,是天天少不了的工作。不管票面多少,都是100张扎成1把,10把扎成一捆;一捆就是1000张纸币。要把叠起来的钞票扎牢扎紧,还要扎得有模有样。借助一个全自动纸币捆扎机的广告语:“结实可靠,造型美观,安全卫生。”

  那时没有扎钞机,由于没第三只手相帮,有人在实践中发明用下巴抵住钞票,然后双手行云流水,把钞票扎得漂漂亮亮的。这样,下巴长得比常人尖而长的,就有了工作当先锋、劳动做模范的先天优势。但这样的扎法,对下巴是不卫生的,手还能戴手套,那下巴呢?关老爷虽然下巴上吊锦囊,那是用来保护他的漂亮胡子,而不是保护下巴的。幸亏扎钞机发明得早,不然,在SARS横行期间扎钞票,这个下巴消毒起来是比较烦的。

  在的火红年代里,金融工具大闹技术革新。1959年,诞生了中国有纸币以来的第一台扎钞机。这机器的结构不复杂,运用的是杠杆原理。手握长杆往下一用力,铁块就把钞票挤压得紧紧的。用它扎钞票,与人工扎钞相比,可以把一沓钞票的厚度从原来的30公分压去3到5公分。力道大的,能够压掉10公分。

  扎钞机问世后,就配备到了每个储蓄所。就像部队的每个班,全配上了重武器。尤其是在企业收款的时候,扎钞机大显身手,非常大程度上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照片中那个上世纪80年代的扎钞机,的确要比我见过的上世纪50年代的同种类型的产品要来得先进。它体积小,分量轻,使用便捷,并可放在办公桌上。当然,设计者也是运用了杠杆原理。

  为什么银行对工具的鸟枪换炮,多集中发生在三十多年前?究其原因并不复杂,一句话,这是客观现实提出的要求。那是“文革”结束后的第一个十年,第六和第七个五年计划的实行期。期间,中国经济由恢复走向稳步前行,财政经济情况趋于根本好转,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们的发展进入快车道,随之而来的是一个大发展和大繁荣。

  在金融业,以中央银行为领导的新金融体系形成,恢复建立了若干专业银行和综合性银行,建立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1984年1月,中国工商银行开业。至1986年底,大陆设立国家、集体金融机构,侨资、合资、外资的各种金融机构13万个,从业人员147万多。

  1984年10月,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令金融改革加快。银行扩大信贷资金来源和贷款范围,发展多种信用形式,建立资金市场。与此同时,恢复发展国际间的金融合作伙伴关系,改革发展对外金融业务。1985年,工行等银行向城镇和乡村居民发行金融债券。1989年,发行了后来迅速成长为同业领先的银行卡品牌牡丹信用卡。

  显而易见,银行亟待鸟枪换炮大多数来源于两方面的推动:一种原因是银行自身改革的需要。在中国经济领域的改革中,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力,作用非同小可。1987年11月,确立以城市行为基本经营核算单位的营运体制,在沈阳和广州进行了“目标经营责任制”试点。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一批股份制银行在大陆相继成立,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这些银行有一定的经营自主权,同时降临的是经营的压力。在业务上的表现,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拉存款等活动,银行的经营业务和营销内容向着多样化、全方位发展。

  另一方面,在1983年,全国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由1980年的227元提高到40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平均每年的提高率为8.7%,大大超过1953至1980年二十八年间平均每年提高2.6%的幅度。猛增的城镇和乡村居民储蓄存款,到1989年底已为5000亿元。到了2004年,储蓄率达到仅次于日本的12.6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二。

  当时的情景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第一个是“快”,第二个是“热”。中国经济的年增长率就是一个最直观的晴雨表:1982年的年经济增长率为9.1%,1983是10.9%;到1984年就冲破10,达到了15.2%。1985年仍然站在10之上,为13.5%。1986年回落到8.8%,1987年反弹,增长率重上10之关,到11.6%,1988年继续保持,是11.3%……仅从1984年到1988年,国民收入增长7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提高214%,城镇和乡村居民货币收入增长200%。

  所以,商战中的银行迫切地需要参战者把手中的武器升级,正如子曾经曰过的那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由此,在一次次工具的革新中扎实进步,提升实力,提高生产力;这样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做大做强。

  经济学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关系的进步将使生产关系做出调整,为生产力的逐步发展打开一个更广阔的天地。那就是另一篇文章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阿森纳3-0双杀布莱顿 11轮不败轰38球+暂1分优势登顶 哈弗茨传射

  网友拍下自家宝宝,表示每个宝宝都有不同的奇怪需求,网友:怎么发现他喜欢这样式的。

  脾肾虚 HPV52 58 备孕 去公共场所注意个人卫生 避免接触他人物品

  网友表示打羽毛球碰到,这么一个小娃娃怎么办,网友:太可爱了 好怕别人撞着她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