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年味丨返程行李箱装满家乡美食更装满家人的牵挂

发布时间:2024-02-18 作者: 新闻中心

  

  春节长假结束,大家纷纷返程。游子集体返程,不仅是人的大迁移,也是全国各地风味特产的大迁移。

  每到离家时,行李箱里必然少不了各色家乡美味,尽管塞得满满当当,但家人们总还是希望能再多放几样,让家乡味道更长久地陪伴即将远行的人。

  2月17日是郭女士从沈阳返京的日子,与以往的轻装出行不同,今年她的行囊里带上了一些充满沈阳人童年记忆的特产,比如大牛饼干、不老林糖、真心黄桃罐头和几十年包装未变的金星奶粉。“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一看到小时候吃过的零食就特别怀念,我相信记忆是有味道的。”

  郭女士2010年只身一人到北京求职实习,后定居北京结婚生子,十几年来,她经常往返于京沈两地,睡过10个小时的硬卧,坐过5个小时的动车,如今随着高寒高铁的开通,回家已缩短至3小时车程。行程变短了,父母也老了,随年纪的增长,事业和家庭的责任越来越重,郭女士回家的次数反而变少了。每次离家一段时间,沈阳的筋饼、鸡架、烧烤都让她魂牵梦绕。

  “记得刚开始北漂的那几年,每次离开沈阳,妈妈都会给我包上一锅三鲜馅饺子,再塞上几个鸡蛋和水果路上吃。此外,妈妈还会装满一瓶自己炒的牛肉酱,让我带回北京放进冰箱,平时工作忙不爱做饭,就可以每时每刻拿出来搭配米饭或面条吃。”郭女士说,妈妈包的三鲜馅饺子里有韭菜、牛肉和鲜虾,味道非常鲜美,不过气味较大,不适合在列车上食用,等拿回北京时口感也变差了。今年离家,郭女士是吃完了三鲜馅饺子才踏上返京路途的,行李箱里则装满了她的童年记忆。

  结束春节假期,王可拖着装满特产的行李箱,恋恋不舍坐上河南开出的北上列车。回老家时行李箱只装了几件换洗衣服,如今的行李箱全被家乡味道“霸占”。

  这是王可参加工作后过的第一个春节,回乡前她就跟合租的两个同学约定,各自带着家乡特产回京一起分享。母亲一早起来就去采购王可的最爱,“桶子鸡、麻椒鸡、杏仁茶、‘人造肉’(一种豆制品),这些都是我们开封当地的特产,很多只能在门店或者摊位上才能买到。”

  离开家乡,家人最关心的就是吃得好不好,而千里之外那口母亲的味道,最让王可惦念。“我最爱吃母亲蒸的扣碗,先将猪肉、鱼块、鸡块等过油炸至金黄酥脆,再放到锅上蒸两个小时。做法看似简单,实则很有讲究。我也尝试过做扣碗,但味道总是不对,唯有母亲做的才最中意。”王可说,为了把母亲的味道带到北京和同学分享,这个春节她认真跟母亲学习了这道菜的做法,“还带了一包河南产的十三香,这是蒸扣碗的必备。”

  在王可的印象里,每次离家,母亲都要在行李箱塞满了吃的,除了开封特产,还有漯河的双汇火腿肠、西华县的胡辣汤。看着一箱子美食,她不禁感慨,“这可真是名副其实‘产地河南’的行李箱。”

  春节假期结束,来自山东潍坊的殷梅,带了半个行李箱的年货回北京。殷梅自嘲道,每年最孤独的时候,就是在北京的出租屋里吃带回来的年货,好好感受一下家的温暖。

  这次回北京,殷梅最想带的就是妈妈这几天从田地里挖的野生荠菜。这时的荠菜叶子少,根却很长,按照妈妈的说法,这样的荠菜才是最好吃的。荠菜已经被妈妈仔仔细细清理洗涤干净,很鲜亮。殷梅返京后准备采用两种做法,一种是凉拌,用现炸的辣椒油一浇,那叫一个香。另一种是做荠菜水饺,剁碎的荠菜混合着五花肉,菜与肉的风味融合能够达到顶点。

  与往年一样,殷梅照例带回了香肠、辣丝子,还有妈妈亲手包的萝卜豆腐粉条包子,这些都是老家过年必备的特色,香肠鲜香,辣丝子爽脆,是自己念念不忘的年味。

  今年殷梅还带上了新的食物,就是表姐家晾晒的小鱼干。表姐常年在烟台,家里有一条渔船,殷梅不止一次想去烟台体验一下渔民的生活,奈何工作太忙无法成行。表姐的小鱼干是她自己捕捞自己晾晒的,可以油炸也可以做汤,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在北京工作的丁亮,今年提前请假回到了家乡甘肃兰州,想在结婚后第一年与家人多待几天,还给自己列了回兰州要吃的美食清单,磨沟沿老字号牛肉面、甜焙子奶茶、马三洋芋片、烤羊肉等都是必选。

  在老家度过了温馨的春节时光,丁亮又要返回北京工作了,他要带两个行李箱,一个装衣服,一个装食物,想着让朋友们也尝尝家乡的美味。

  除夕,兰州特产首次“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让丁亮眼前一亮。兰州为春晚提供的是预包装兰州牛肉面、兰州百合特产礼包,为全国人民送上兰州好礼。而在丁亮回京的包裹中,也有百合与牛肉面,还有家人制作的烧鸡与炸黄花鱼。

  丁亮还带了别具特色的甜饭与夹沙肉。八宝饭作为“兰州八大碗”之一,当地人习惯叫“甜饭”。甜饭是妈妈亲手制作的,将糯米、蜂蜜、红枣、莲子、蜜饯一起蒸制好, 再辅以白糖和干果便成了。夹沙肉也是“八大碗”之一,妈妈做了改良,用牛肉、豆沙糖、鸡蛋清、玫瑰砂糖、淀粉等经过几道工序烹制而成,吃起来外酥里嫩。

  春节假期结束,闫晓上了回北京的列车,她的行李箱中,装满了土豆丸子、黄米馍馍、酥肉、煎饼等家乡特产。与往年不同,今年她带上了陕北特有的黄米枣糕,一条留给自己品尝,一条则准备分给在北京工作的同事们。

  陕北的黄米枣糕以“条”为计量单位,一条可以切成好多小块,吃法多样,可以蒸着吃,也可以下油锅炸着吃。黄米枣糕也是陕北地区的年糕,和别的地方的年糕不同的是,陕北的黄米枣糕是用当地特有的黄糯米做的,夹裹着枣泥,口感香甜可口、浓郁诱人。

  在闫晓静的记忆里,黄米枣糕是陕北重大节日的标配,每逢过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重要节日,黄米枣糕就会出现在餐桌上。不仅如此,黄米枣糕还会作为特产礼品,不少人买礼盒装送给亲属和朋友。闫晓静觉得,即使离开家乡也要吃到家乡的味道,而黄米枣糕里就有家的味道。

  对于年味儿,同是陕西人的田羽羽最忘不了的是家乡那碗羊肉泡馍的味道。这次返程回北京,她特意带了几包真空包装的羊肉泡馍。

  田羽羽是西安人,酷爱吃羊肉泡馍,每次回西安都要去街头巷尾,寻觅热气腾腾的羊肉泡馍摊点。“吃一口羊肉泡馍,羊肉的鲜美与馍的香软交融在一起,令人大呼过瘾。”

  羊肉泡馍是地道的陕西传统美食,用羊肉、馍等食材制作,食材虽简单,但制作颇费时间,需要厨师和食客共同努力完成。食客需要提前将馍掰碎放入碗中,厨师将羊肉煮熟,加入香料和调味料炖煮,将煮好的羊肉汤浇入盛有碎馍的碗中,再撒上香菜和葱花,此时一碗香喷喷的羊肉泡馍就做好了。

  “无论是在家中享用还是在街头小摊上品尝,羊肉泡馍都是西安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陕西饮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这也是我记忆里最美味的家乡味道。”田羽羽说。

  这一次,田羽羽还带上了真空包装擀面皮、盒装裤带面、牛肉干等家乡美食。她感觉,最近一段时间在北京可以一直吃到家乡的味道了。

  节后返京,黑龙江张女士的行李箱被装得满满当当,玉米、粘豆包、俄罗斯巧克力、大列巴面包、还有妈妈单独装盒的五常大米,“玉米、大米外面也可以买到,但是品质总觉得还是源于这片黑土地的最香”。

  张女士自己还往行李箱里装了很多红肠,“主要是带给北京的朋友们尝尝”,张女士介绍,红肠是黑龙江特产名片。在哈尔滨著名步行街中央大街上,每走一小段就能够正常的看到一家特产专卖店,收银台旁玻璃柜里放的都是红肠。而在景点小吃档口,烤红肠更是不会缺席。

  要说红肠和哈尔滨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哈尔滨因中东铁路的修建逐渐繁荣,大批外资商客也来寻找机遇。第一根哈尔滨红肠据传是引进俄籍技师爱金宾斯的红肠加工技术制作而成。

  哈尔滨红肠讲究肉质紧实、肥瘦相间,凑近一闻,有浓厚烟熏味和淡淡果木香,红褐色的肠衣也格外引人瞩目。“红肠是哈尔滨人餐桌上最常见的副食。简单点可以直接切片摆盘,想换种吃法,也可以和辣椒炒在一起。”张女士回忆,小时候春游,每个小朋友书包里的零食组合可能不同,但一定都有妈妈装的面包配红肠。

  “哈尔滨不仅是一座让国内南北游客交流的城市,也是一座中俄文化沟通的桥梁,红肠、大列巴、俄罗斯巧克力这些特产都是见证。”张女士说,家乡的走红让更多人看到了哈尔滨,看到了黑龙江,更看到了大东北不是只有“土”,也有“洋”。这次自己将红肠分给朋友时,也准备念叨念叨这背后的故事,做一回家乡文化的传播者。

  春节后,来自江苏的吴女士带了不少家乡味道回天津,有粽子糖、肉松、碧螺春,还有一只咸水鸭。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临行前她特地买了几盒云片糕,“这是很有南方特色的一款糕点”,吴女士说,与北方牛舌饼、炉果等偏干偏酥的糕点不同,云片糕尝起来细腻软绵,形态也如名字一般,白如云朵,薄如书页。看起来白白一片无滋无味,实则清甜不腻、入口即化,还未等细细品味,一片就下肚了,神奇的口感令人欲罢不能。

  吴女士回忆,家里过年时,总要去市场买点云片糕,一方面典雅精致、老少皆宜,另一方面也有步步“高”升、平步青云的好寓意。云片糕通常是一大块长方体,仔细一看,则不难发现是仅几毫米厚的众多薄片紧贴在一起。

  对小时候的吴女士来说,像撕日历一样把云片糕一片片撕下来品尝,是一件好玩又好吃的事情。以往,云片糕多是白案师傅手工切薄,现在伴随食品工艺的发展,很多云片糕都是用机器切好的,有些可以更薄、更均匀。由此,也增加了加入坚果、芝麻等其他食材的新口味。

  伴随去年影视剧《宁安如梦》热播,剧中男主多次为女主做云片糕的情节,将这道小吃介绍给了更多观众。“当时办公室同事午休时都在讨论云片糕是什么味道的,我说我老家就有,等回家带些让大家尝尝。我相信这种微甜不粘牙的糕点在北方也一定会受到喜爱。”

  春节假期结束,来自山东德州乐陵的刘充携满满的家乡味返京。刘充首先推荐的,是一款“醉枣”的特色美食。

  醉枣源自乐陵特产金丝小枣,这种枣因糖分含量高,且晒干之后掰开会拉丝,让刘充印象非常深刻。刘充说,以前家家户户都会种枣树,除了选择直接吃或晒干,也能做成醉枣。做醉枣的步骤并不复杂,从树上打下鲜枣,清洗后晾干水分,蘸白酒后放入瓶中密封保存,大概一周时间就可以取出食用了。“密封时间不同口感不同,越久越软烂,酒香越浓。”

  这样简单的小食,是刘充记忆里最具代表性的家乡味。因为要用白酒作为辅料,醉枣过去算是“奢侈零食”,只有在特别的日子里才能品尝。对于醉枣味道最初的记忆,刘充已经很难表述,只记得是一种略微刺激却又难以形容的味道,但他很确定的是,无论是自己还是家人,都已经把醉枣当作独属于当地的味道。虽然醉枣慢慢的开始工业化生产,家人也不再自己做醉枣,但当一盘醉枣摆到面前,无论身在何处,就仿佛置身老家的小院中,就着醉枣与家人愉快聊天。

  刘充行李箱中的另一款家乡味,是在全国范围内拥有一定知名度的德州扒鸡。刘充笑言,小时候第一次知道扒鸡,只记得是亲戚带来的好东西,软烂的肉质即便是没牙的老人也能品尝。如今生活好了,购买德州扒鸡不再困难,但是它依然在人们的记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正是如此,刘充这次回京,将德州扒鸡作为礼物带给朋友,让朋友真切体会来自德州的美食。

  在张威眼中,家乡味就是妈妈的味道,只有在春节,张威才能回家品尝到妈妈的手艺。在张威返京的行李箱中,所有美食均出自妈妈之手,其中张威最爱的,是辣子鸡、自制火腿肠与腊肉。

  离家的前一夜,张威的妈妈开始为他炒制辣子鸡。贵州的辣子鸡,会使用自家制作的糍粑辣椒,这也是独特风味的关键。张威说,当鲜嫩的鸡肉与红亮的辣椒在铁锅里碰撞,那种香味让自己明白,这就是家。辣子鸡炒制完毕,待放凉后,妈妈还贴心地将辣子鸡分装入真空包装中,并叮嘱张威,“别一个人吃,记得给你的朋友也尝一尝。”

  不仅仅是辣子鸡,妈妈让他分享的还有自制火腿肠以及腊肉。自制火腿肠使用了大量瘦肉,没有普通火腿肠过多脂肪带来的油腻感。下锅用文火轻煎后,肠身变为金色,飘出焦香味道,佐以贵州特色的五香辣椒面,张威一个人便能吃下一整根。腊肉则选用优质五花肉,是妈妈在春节前使用果木及松木一起熏制,肉切面带有微微烟熏的味道,只需一片,便能让张威记起一家人围在火炉旁谈天说地的过往。

  准备这些美食时,妈妈特意把最好的部分留给他,即使他屡屡说吃不了那么多,妈妈依然执意将这些食物打包放入他的行李箱。在妈妈看来,孩子孤身在外,自己也年事渐高,难以为他的人生指点迷津。唯一能做的,就是准备孩子爱吃的家乡味,让孩子知道即使相隔千里,家人也始终在他的身边。

  又到了春节返程的日子,这一次李卓准备了千层酥皮点心、糖枣、芝麻球、夏威夷果、土豆、杏仁露。这些吃的,有为返程工作的姐姐准备的,也有为自己即将开学准备的。

  李卓和姐姐都喜欢轻装简行,每次返程都尽量少带东西。带的东西虽不多,却是家人一起准备的。千层酥皮点心和糖枣,李卓准备了两人份,“我和姐姐都爱吃千层酥皮点心和糖枣,姐姐还喜欢芝麻球,所以她的糖枣袋子里我还偷偷放了一点芝麻球,没告诉她,等她回去发现这个小惊喜。”

  “露露”杏仁露是姐妹俩从小喝到大的。每年过节走亲戚,牛奶和“露露”可谓走亲访友必备饮品。冬天的“露露”有点凉,每次喝的时候,家人都会提前加热。这次要带走的“露露”中,也有一罐已经热好,为了方便姐姐在路上喝。听着家人嘱咐姐妹两人喝前要热一下的话,李卓觉得心里暖暖的。

  土豆是姐姐点名要带走的,家乡的人们爱做炖菜,尤其是炖菜里的土豆,口感绵密,入口即化。姐姐打电话常说,外边买的土豆没有家里的吃着习惯,因此这次家人准备了土豆,让姐姐带回去做炖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