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460亿富豪跨界,可口可乐、均瑶、汉口二厂先后入局,这个饮品类是不是智商税
我国的饮食业,似乎从不缺“玄学养生”。酸碱水理论刚倒下没两年,“医美水”又来了。
今年初,国家卫健委正式批准由玻尿酸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华熙生物申报的透明质酸钠(即透明质酸,俗称“玻尿酸”)为新食品原料的请求,准许在普通食品中添加使用。
彼时,品牌方指出,华熙生物食品级玻尿酸为新食品原料,直接饮用可增加体内的玻尿酸含量,补充人体内透明质酸的不足。透明质酸通过消化、吸收,可使皮肤滋润光滑、柔软而富有弹性;可延缓衰老、防止关节炎、动脉硬化、脉搏紊乱和脑萎缩等病症的发生。
食用玻尿酸获批仅12天后,一家玻尿酸原料大厂、鲁商发展旗下的福瑞达医药集团宣布将推出口服玻尿酸产品“善颜口服透明质酸钠”。2月初,总部在深圳的WonderLab,将口服玻尿酸软糖上架至电子商务平台。其间,华熙生物还“趁热打铁”,推出了中国首个玻尿酸食品品牌“黑零”。此外,红杉资本、GGV、IDG等资本也纷纷进场押注,试图占据口服玻尿酸的山头。
玻尿酸是一种酸性粘多糖,最初于1934年从牛眼中提取出来,其在人体中的总含量约为15g,分别分布于眼睛、骨关节和皮肤中。最明显的特征是,玻尿酸1个分子能携带500倍以上的水分子,保湿能力强悍,以至于有“自然界最强大保湿剂”的名号。事实上,正是因为这种特性,与玻尿酸关系最紧密的,便是医美市场。
首先,透明质酸是大分子的多糖类物质。口服透明质酸不可能直接被人们的身体吸收,口服后的大分子透明质酸一样会经过胃肠道的消化分解,先转化成小分子的糖,才能被人们的身体吸收利用。
其次,人体自己就可以合成透明质酸。只要酶和底物原料足够,人体就能自己合成透明质酸。而这样基础原料,其实都来自饮食及代谢产物,并不是特别需要额外补充透明质酸。
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教授、预防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蒋卓勤表示:“作为食品原料的玻尿酸并不’优秀’。玻尿酸并不是人体所需的主要营养成分,通过功能性食品补充的意义并不大,’智商税’概念居多,华熙生物相关这类的产品主打护肝养胃、美白抗氧化等功效已超出普通食品概念,属于夸大宣传。”
换言之,饮用玻尿酸饮料并不能直接给皮肤补充玻尿酸。虽然喝透明质酸水可以给人体补充水分,对皮肤保湿还是有点用;不过,真正发挥作用的是水,并不是玻尿酸成分。
华熙生物的老板赵燕,是山东顶级富豪之一,也无疑是“玻尿酸”饮料走红的另类背书。毕竟,大佬跨界,总是会令人津津乐道的。
上世纪90年代初,赵燕选择做服装厂生意和投资地产,赚了第一桶金。2000年,赵燕接手了亏损多年的山东福瑞达生物化工有限公司,用十余年时间使之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透明质酸原料端研发生产企业。截至2018年,中国供应了全球86%的玻尿酸原料,前五大供应商均来源于山东,第一名正是华熙生物。
2019年底,已是全球最大的玻尿酸原料生产商的华熙生物正式在科创板上市。上市后,华熙生物股价一路上涨,赵燕身价也随之水涨船高。根据福布斯最新排行榜显示,赵燕的身家为7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0亿元)。
不过,由于“重营销、轻研发”的运营模式,华熙生物也在业内引发了不少讨论。虽然,快消品行业低研发投入是行业惯例,但在产业链上游,公司技术实力终究还是得和研发投入相挂钩。而这,也进一步加重了学界、消费者对于口服玻尿酸的质疑情绪。
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16-2018年,公司研发支出分别为3.27%、3.14%、4.19%,均不超过5%。仅在2020年前三季度,华熙生物的销售费用就达到6.454亿元,同比增长98.04%。
在回答上交所问询时,华熙生物也承认,其核心技术是从别处购买而来。公开信息数据显示,2001年,华熙生物向山东省生物药物研究院购买了发酵法生产药用透明质酸的初始技术,并于同年一次付清项目技术转让费共计45万元。
也就是说,购得核心技术后,华熙生物并没有持续投入研发,而是大力投入营销推广。但这,并没有妨碍下游厂商们纷纷入局。尤其是饮料企业。
首先是华熙生物于今年3月推出了首款玻尿酸饮用水品牌“水肌泉”,产品成分只有水和玻尿酸,主打0糖、0脂、0卡,在电子商务平台6瓶售价45.9元;同时,网红品牌汉口二厂推出玻尿酸气泡水“哈水”,玻尿酸原料由华熙生物提供,每瓶售价约为12.8元。近日,均瑶集团总裁、均瑶健康董事长王均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透露,预计玻尿酸食品将在三个月后正式面世。
早在2020年底,“先知先觉”的可口可乐就在日本推出了为皮肤干燥人群研发的茶饮料,含有透明质酸钠。
在人人都想变美的心理作用下,众多小红书KOL与微博美妆博主疯狂营销玻尿酸相关这类的产品。变相证明了口服玻尿酸行业的竞争已十分激烈。
不过,对于玻尿酸食品和饮料品类的未来市场发展的潜力,业内却存在诸多质疑。有分析认为:“从花了钱的人产品的询问中显而易见,大家对于透明质酸钠在美容、医疗等场景的应用形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当出现’透明质酸钠可以食用’这一观点时,很多消费者会存在疑虑。”
事实上,尽管2008年玻尿酸就被批准可当作保健食品原料,但口服玻尿酸的概念并没有推广开来。在消费的人尚不熟悉口服玻尿酸的效果时,品牌方需要花大量精力来“建设”消费者的认知。公开多个方面数据显示,2020年玻尿酸保健品销售额,仅为胶原蛋白保健品的4%,市场空间狭小。
可以说,不管讲得多天花乱坠,这个品类的天花板就在那里。无论口服玻尿酸是新风口还是“智商税”,最终只怕是又一场大众狂欢。只希望,这场“医美饮料”的狂欢,不要给快消行业再次留下一地鸡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Copyright © 华体会真人版/直播/华体会苹果版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7010806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