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游戏app官方网站

全球最丑称号是怎么来的:中国车牌往事

发布时间:2023-11-29 作者: 食品检测案例

  

  问个小问题,除了代购买到限量版假鞋,还有什么事能让一个土豪笑着笑着就哭了?

  答案是去车管所上牌。我敢打赌,至少在中国,每一个刚刚喜提超跑的车主都憧憬着,这辆车能为自己纸醉金迷的生活再镀上一层高光。但这种快乐,往往一到车管所挂牌便会戛然而止。老人们常说的“乐极生悲”,大抵不过如此。

  1902年1月30日,经过长时间慎重讨论,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为中国第一辆汽车颁发了临时车牌。从那之后直至清宣统3年(1911年),上海公共租界的汽车数量猛增至217。为了适应发展,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设置了001-500号车牌,它们采用黑底白字设计,整体风格圆润丰满,这便是中国的第一代车牌了。

  虽然按照现在的审美潮流来看,中国第一代车牌外观已经算中等偏上,但当时还是有人说不合心意,比如房地产大王周湘云的弟弟周纯卿。

  这位商业大佬对洋人的玩意儿很感兴趣,而且对美和个性也有自己的追求。当他斥巨资买下编号为“001”的车牌后,发现车牌和自己同样斥巨资买下的汽车风格有些不搭界,于是便干了件大事——自己请工人,重新设计了一块铜质椭圆形牌照,上面是黑色罗马数字“Ⅰ”。为表明了自己并非胡作非为,他在那块车牌下方,还特意刻上了上海工部局的缩写“S.M.C”。

  到了20年代,中国汽车数量猛增,三位数的车牌号已经远远不能够满足需求,于是四位数的车牌应运而生。同时,官方还在四位牌号的前面加注了上牌地,以方便区分。不过,由于没有执行统一标准,当时全国各地的车牌设计五花八门——有传统的黑底白字,也有反叛的白底黑底,有创新的红底白字,也有不拘一格的蓝底白红字,总之车主开心就好。不过,尽管形式多样,车牌形状倒是格外整齐,统一为规规整整的矩形。

  到30年代中期,由于中国汽车数量已经破万,四位数的车牌号也落伍了,于是国内的汽车牌照进行了相应调整。不仅号码增至五位数,官方还并列发行了两种车牌:一种是黑底,上面用白底标明“國+5位登记号码+上牌地”,这种车牌最初只能上牌地使用。

  另外一种设计就比较考究了。整体为白底黑字,外面还加了黑框,牌号格式为“上牌地简称+5位登记号码+跨越”,这种车牌能够全国通用。车牌上还放有两个对称的绿底白字小铁片,那是税牌,税牌上标注了纳税年份和纳税地点。

  从那时开始,中国的车牌设计就基本做到了全国统一,没几个人敢像大佬周纯卿那样,胆大包天地自己去敲一张个性车牌,再挂车上出去乱晃。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车牌也有必要进行全新设计,只是当时并没有统一标准,因此曾使用过暂行车牌。暂行车牌一种是白底红字,一种是传统一些的黑底白字,上面标注“★+上牌地名称+4位登记号码”。从设计上来看,暂行车牌的颜值不算低,配色也是简洁明快。小编认为,这是咱们国家车牌的颜值巅峰之作,由于纯属个人审美,本观点小编不接受反驳。

  然而,这种地名全称加车牌号的命名方式,尽管看上去简洁明了,但还是有个隐藏小bug——它对地名长的省市稍显不友好,比如内蒙古。后来为了统一队形,官方正式发放的车牌便为:1位省市区编号+★+5位登记号码,整体以黄底黑字和蓝底白字为主。虽然这和目前咱们最常见的小型汽车车牌有出入,但至少在配色上定下了基调。(冤有头债有主,划重点了啊,你们现在挂的蓝色车牌配色是从这儿定的)

  后来,公安部推出了第三代车牌,第三代车牌和第二代相比变化不大,只是牌号变为了“2位省市区编号+分隔符+5位登记号码”的方式。从外形来看,第四代车牌和前一代相比变化不大,只是将材质改为了塑料,使之更为轻便,成本也更低,但车牌耐用度有所下降。

  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入和国际关系的改善,他国的设计理念逐渐被借鉴过来,此时我国的车牌设计再一次发生了变革。新推出的汽车牌照在内容上分为两行,上一行是发证机关和代码,下一行是车牌五位数编码。并且还采用了以颜色来区分车型的方式,默认为:小车绿牌,大车红牌,外籍车黑牌,教练车、试验车蓝牌(这时候蓝白车牌还只是试验车专属……),车牌材质也从塑料升级为铝合金。

  这种车牌的布局方式看上去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二行排列会导致车牌整体过宽,面积增大不少。以现在主流的汽车设计理念来看,这种方块儿车牌放在SUV等家用车型上似乎影响并不大,但对于低底盘的跑车车主们而言, 方块儿车牌很有几率会成为让他们崩溃的最后一根稻草。

  后来,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进一步增长,对于交通管制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为应对这些变化,1992年我国第6代车牌应运而生。这一代车牌和我们目前使用的车牌相似程度极高,它采用了欧洲的设计标准,牌面信息数据显示重新划归于一行,车牌材质升级加固,不仅耐磨性提升,还配置了夜间识别功能,防假冒伪劣性能大大增强。

  也正是在这一年,国家颁布了编号GA36-1992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法案,并以此法案作为公共安全行业标准。法案明确规定,生活中最常见的小型汽车,使用的车牌为蓝底白字白框线,大型汽车为黄底黑字黑框线,使馆汽车和境外汽车为黑底白字白框线。自此,车牌外观达到了全国高度统一。

  1992年之后,一部分审美意识超前的车主便要“被迫”使用蓝白车牌了,不管他乐不乐意。其实从车牌本身来看,蓝白搭配并没什么问题——前提是它没有被挂到车上。规规矩矩的蓝白车牌,配上蓝色、白色、黑色等车身,整体效果还算是差强人意。但是一旦被挂到黄色、红色等对比色系的汽车上,场面就会是这样的:

  现在你能明白,为什么国内跑车车主提起挂牌这件事,眉头往往都会皱成一坨了吧——跑车底盘低,整体比较“扁”,能为车牌留出的空间少,而且车身配色一般还较为张扬,以暖色调为主,如果搭配上这种蓝白冷色调的车牌,整体效果就极为辣眼睛。

  试想你花了大价钱,并且做了一堆功课买下来的完美跑车,最后却被一块小小的车牌子破了功,听上去是不是有点扎心?

  目前,很多国家已经实现了车牌个性化,比如德国。德国车牌大体为宽窄适中的长方形,白底黑字,旁边仅用一小块蓝色提升下辨识度,并且字母和数字都实现了自选:

  日本的车牌可以由各地自行制定特色背景,小小方寸之间有奈良的鹿,有熊本的熊,有静冈的富士山,也有长崎的烟花,虽然设计简简单单,倒也美不胜收:

  同样丰富多彩的,还有美国车牌。在美国,以州为单位,车牌上可以有当地风景、特产、名人,也可以写上自家的slogan,甚至是发牢骚的话,统统没问题。

  其实,小小的一块车牌,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国家的汽车文化。尽管和那些汽车大国相比,我国的汽车事业起步相对较晚,汽车文化的积累也不够。不过,历史也是慢慢的提升和发展的,现在汽车正逐渐和国人的生活结为一体,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汽车脱离单一的“工具”标签之后,中国这片土壤一定会培育出充满自身特色的汽车文化。